水稻的旱种技术
水稻的旱种技术
水稻的旱种技术文章出处:发布时间:2005-05-17水稻旱种,是从水稻早直播发展而来的,即是在旱地状态下直播、苗期旱长、中后期利用雨水和适当灌溉以满足稻株需水要求的一种种稻方法。50年代我国北方稻区一些国营农场在水稻旱直播的基础上,为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,实验“水稻幼苗旱长及中后期灌水”,可以说是水稻旱种的雏形。70年代初,北方地区连续干旱,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自1973年开始研究和推行水稻旱种,北方水稻旱种在80年代曾发展很快,到1985年,北方13个省市的应用面积达16万公顷。水稻旱种,不但比普通水田稻节省灌溉用水25%~40%,而且可以减少水稻生产中的操作程序(如育秧、移栽等),节省用工,便于机械化生产。特别是与同等条件下的玉米、高粱等旱粮生产相比,经济效益明显。固然,后来由于一些技术和非技术缘由,使水稻早种的运用面积急剧缩减。近年来,随着水危机的日趋严重和水稻耐旱品种、除草剂等方面的技术进步,水稻旱种再度兴起,旱种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。
(1)水稻旱种的类型
水稻旱种,在不同地区,因土壤,气候等生态条件及种植制度不同,其类型也不同。
1是依照水稻旱播后的灌溉模式进行分类,分为旱种水管和早种旱管。旱种水管,是指水稻播种出苗经过一段时间的旱长后,依照常规水稻淹灌或浅湿灌溉的模式进行中后期田间水份管理。其稻田生态特点表现为水份状态由旱田状态转化到水田状态,水份胁迫程度较小。这类类型水稻旱种,主要是散布在降雨量和灌溉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或田块。旱种旱管,是指水稻播种出苗后,像早作物(小麦、玉米等)一样,依照定期的湿润灌溉模式进行田间水份管理。其稻田生态特点表现为水份状态一直是旱田状态,水份胁迫程度大。这类类型水稻旱种,有些地方称之为水稻旱作,主要是散布在降雨量更少和灌溉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或田块。
2是依照水稻旱种的季节和茬口分类,分为春播旱种和夏播旱种。春播水稻旱种主要散布在广大的北方稻区,是1年1熟。最初在北方部份省市的水稻旱种基本上是春播旱种水管。夏播水稻旱种,主要是散布在黄淮地区和南方的部份丘陵山区,一般是在大(小)麦、油菜、大豆等前茬作物收获后播种,也有在麦田套播水稻旱种的,1年两熟。
(2)水稻旱种的技术特点
水稻旱种与旱直播相比的辨别是:旱直播是在旱整地、旱播种后,随即灌水,其后田间水份管理与移栽稻一样,保持水层;水稻旱种是旱田足墒播种出苗,保持一段时期旱长,不灌水,中后期根据情况采取浅水灌溉、浅湿间歇灌溉或定期湿润灌溉。
水稻旱种与常规移栽水稻相比的辨别:一是改水整地为旱整地或免耕,节约了大量的耕、整地用水;二是改育秧移栽为旱地直播,简化了田间操作工序,使生产用工减少,劳动强度明显下落;三是改水田种稻为旱地种稻,由于不需要保持水层,能够在有灌溉条件的旱地上种稻,从而拓宽了种稻范围;四是改水层管理为无水层管理,以满足稻株的生理需水为主,使水的利用率明显提高;5是由于水稻旱种不保持水层,只实行湿润管理卵巢早衰绝经了能治吗,不会抬高地下水位,渗漏较少,没有次生盐碱化的威胁,土壤理化性状也比淹灌状态下好。稻苗在好气状态下生长,先扎根、后出苗,分枝根及根毛发达,稻株抗倒、抗旱和抗某些病虫的能力增强。土壤通透性好,生长中、后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较高,水稻根系活力保持时间长,有利于灌浆结实,千粒重较高。但是,水稻旱种在栽培上也存在很多问题。比如,旱整地比较费工,尤其是在重黏土地区整地难度更大;播种前没法灌水洗盐,不宜在重盐碱地实行旱种;水稻旱种不保持水层,土壤湿润,杂草容易滋生,种类多,危害重,且人工除草效果较差。
(3)水稻旱种的关键技术
水稻旱种是一种特殊的栽培方式,有它独特的技术要求。首先,水稻旱种主要是用水稻型品种,既不是旱作物,也不是旱稻。水稻旱种对土壤的适应性没有淹水种稻那末广泛,抗旱力又不如旱稻。“水稻旱种”必须兼顾“水”与“旱”两方面,并使之融为一体方能到达节水、高产、稳产的目的。根据水稻旱种的上述特点,在栽培技术上,应侧重抓好以下几点。1.选择适合的品种公道选择品种是水稻旱种成败的条件,必须根据地区、耕制、土壤、茬口、肥力、栽培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推敲。具体地说,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。
(1)耐旱力要强:要求在干旱的条件下能保持正常的生长,经过旱长时间后,一经浇水即能恢复快速生长。根据研究,可参照以下指标:
①苗期反复干旱后的存活率该项指标能反应苗期旱种进程的抗旱能力,也能反应复水后的恢复生长的能力。
②叶片生长速度反应干物资积累的情况,既可以通过叶片的生长速度丈量出来,也可通过测定苗期的干物重来反应品种间的抗旱能力。
③叶片保水能力是反应植株水份状态的指标之一。通过称重可以测出叶片含水量。在一样干旱的条件下,叶片含水量高的品种保水力强,耐旱性好,反之耐旱性差。
(2)生育期适中水稻旱种由于采取直播,受前茬作物收获期的限制,使播期推迟。应选用生育期合适的品种,要能够保证旱种水稻安全齐穗成熟和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,以到达1季增产、全年高产死精症打干细胞多少钱。
根据实验,同一品种的麦茬旱种水稻,其抽穗期要比一般移栽水稻晚一些,并且随着初灌期的推延或干旱程度的加重,抽穗扬花期还将随之后移。
(3)出苗力强旱种与育秧移栽不同,种芽必须穿过一定深度的土层才能出苗,所以适于旱种的优良品种必须具有较强的顶土出苗力,才能更有利于获得全苗。根据实验,千粒重高的品种有出苗力较强的趋势。因此旱种品种一般应选用籽粒大、胚部大、芽鞘粗壮的品种,并在播种前选种,保证籽粒饱满。
(4)丰产性好,米质优水稻旱种的分蘖成穗率常偏低,穗粒数偏少,穗头不齐,这些都是影响丰产性的不利因素。要选用分蘖力强、穗型大、结实率高而稳的品种。在抗旱性、丰产性都具有的条件下,应选用优秀稻米品种。
2.保全苗、防死苗
(1)保全苗苗全、苗齐、苗壮,是水稻旱种高产的基础。能否到达一播全苗,是水稻旱种成败的关键。水稻幼芽顶土能力弱,整地、播种质量差,地下害虫危害等都容易造成缺株、断垄。水稻旱种品种要求选用顶土能力强、耐旱、灌水后长势快的水稻品种。旱种整地多采取旱整,要求土地平整、土壤细小均匀、底墒足、无坷拉。旱整地时对土壤水份有一定要求,适耕水份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%~45%,太干太湿均不适耕作,而且平整度差。播种质量包括播前种子处理的质量、播种适期、土壤墒情、播种深度和覆土、弹压质量等。规范的种子处理可以增强种子活力,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和防治稻瘟病与恶苗病等。种子处理包括晒种、选种、药剂浸种、催芽等,操作方法和常规水田种稻类似。有枝梗和芒的种子,晒种后要搓掉枝梗和芒,以防机械播种时梗塞孔口。机械播种时种子催芽只需要到达露白破胸便可,否则易伤芽。播种期安排上,1要根据前茬作物的收获期,接冬作物(油菜、麦等)茬口的,应抢早播种;2要根据品种的生育期、后期耐寒等特性,一般粳稻要比籼稻早播;另外,在低洼易涝地、冬闲田春播,还要考虑到土壤温度,以有利于快出苗、出齐苗和提高化学除草剂的效果和尽可能地缩短旱长时间,使分蘖期与本地多雨季节相吻合。播种时要求表墒好、底墒足,既能保证顺利出苗,也能满足苗期旱长对土壤水份的要求。一般表墒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70%左右,即手握成团、落地即散。若播种前后无雨、墒情不足的,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采取相应的造墒措施,以满足出苗对水份的需求。一般墒情不足的,播后必须浇好“蒙头水”,使土壤踏实,增进种子扎根,发芽出苗。蒙头水宜采取沟灌,渗透畦面便可。播种深度要求“深不过寸,浅不露籽”,若播种过深或覆土过厚,稻种在地下放叶曲折生长,顶土力减弱,易造成缺苗断垄;过浅乃至种子袒露,又会造成干芽,出苗困难或不出苗。播种后,覆土要保证均匀严实。弹压是水稻旱种的重要作业,弹压可以使土块破碎和田面平整,使播种层松紧一致,以保证播种深浅均匀,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,提早齐苗。据北京市的旱种经验,粘土和粘壤土经过秋耕冬灌,土块夜冻昼晒,质地松解,早春及时弹压保墒,使土层到达土实下虚,适于播种。播后弹压,还有利于除草剂撒布均匀,提高药效。麦(油)茬水稻旱种地块一般比较肥沃,土壤湿度大,蝼蛄、蛴螬、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多,用呋喃丹、氯乳剂、辛硫磷等药剂拌种,防除效果较好。
(2)防死苗水稻早种,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,要避免死苗。由于水稻旱种在旱长期间如果遇到盐碱、板结、土瘦、水涝、干旱,常常出现死苗。避免措施主要有:第一,不选用重盐碱地,旱种地和移栽田分片种植,不宜水旱插花,以避免返碱死苗;第二,整地前,增施有机肥和磷肥,翻耕入土,促使水稻根系深扎,提高抗旱能力;第三,播种时,施硫酸铵作种肥,促使幼苗生长结实;第四,稻苗第四完全叶长出前,不轻易灌水,以避免着落耐早能力。另外,水稻旱种如果灌水过急,旱生根系不能适应水生环境,也容易引发死苗,所以灌溉保水不宜过早、过深,同时要掌握“头水轻、二水紧“的原则,先湿润几天后再保浅水层,使稻根逐步适应新环境。在灌水的同时进行追肥,增进稻苗生长。
3.防除杂草危害防除杂草是水稻旱种的重要环节。水稻旱种生育进程经历旱长、湿长和水长等不同环境条件,因此旱生、湿生、水生等多种杂草齐生并长,如果防除不及时,容易产生草荒,致使减产。必须在各个时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阻挠杂草滋生,才能到达控制的目的。生产实践证明,旱种水稻杂草的防,除策略是以化学除草为主,人工拔除为辅;化学除草中以土壤封闭为主,茎叶处理为辅;除草剂的选择上以广谱性、混合施药为主,兼除旱生与湿生性杂草;在施药方法上以喷施为主,要求除早、除小、除净。一般在耕前15~20天左右进行1次灭生性化学除草,播种后进行除草剂土壤封闭,在苗期根据苗情和杂草情况进行1~2次化学除草,必要时采取人工拔除或革除株间杂草。
4.节水灌溉技术水稻旱种,不同生育期对水份需求的敏感度不一样。其中苗期具有较强的耐旱性,出苗后只要保持田间相对持水量达70%便可,分蘖期缺水会影响株高和穗数;抽穗前15~5天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及其前后,对缺水的反应最敏感,缺水会明显影响旱种水稻的颖花数、结实率和千粒重;抽穗后5~15天的灌浆期缺水,也会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。因此,要使旱种水稻能获得高产,使用较少的水发挥最大的效益,必须在关键时期挠(灌)水,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。根据研究和多年生产实践,水稻旱种必须要适时适当浇好全苗水、分蘖水、孕穗抽穗水和灌浆水。
(1)全苗水根据实验,旱种水稻出苗时对土壤绝对含水量的大体要求是:沙土12%,砂壤土15%,壤土18%,粘壤土20%,表墒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90%以下。因此,一般根据土壤类型采取造墒或播后浇蒙头水的办法,就能保证旱种水稻出苗对水份的需要,到达一播全苗。而齐苗后保持土壤旱生状态,即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%左右便可。
(2)分蘖水旱种水稻出苗后进入旱长阶段,一般经过30~40天,叶龄达3~5叶时,为促进水稻分蘖的早生快发,就要灌好分蘖水。分蘖水灌得过早,达不到节水的目的,灌得过迟,则要影响水稻低位分蘖的出蘖和生长,以致影响旱种水稻的穗数。根据实验,北京地区春播旱种的灌水期以4~6叶期最合适,河南、安徽等省麦(油)茬夏播旱种的NK免疫疗法怎么治疗胃癌,以3~4叶期为好;土壤底墒不好或保水性不强的田块,3~4叶期灌水,土壤底墒好或保水性强的田块,可延迟至4~5叶期灌水。分蘖水可以分2~3次灌,使稻苗有一个转化适应进程。一般第一次要轻,第二次要跟,即第一水后3~4天,就灌第二水,最好灌水与追肥结合进行。如果灌溉条件允许的话,可实行浅水湿润灌溉。沿淮地区多采取这类前旱后水的管水方式。而大部分水稻旱种,基本是采取不建立水层的湿润灌溉。
(3)孕穗抽穗水水稻进入孕穗抽穗期,对水份最为敏感,缺水将严重影响小穗构成、授粉受精和抽穗整齐度,受旱后减产也最多。加上此时正值高温期,蒸腾量大,必须及时灌水。据在孕穗期的有关灌水实验,不灌水的比灌两次水的迟抽穗13天,减产63%。这1时期应实行浅湿灌溉,保持浅水层或土壤湿度在90%以上。
(4)灌浆水灌浆期缺水,可导致结实率与千粒重下落。做好这1时期的灌水,不但有利于提高结实率,增加粒重,而且还有利于保持水稻根系活力,延长叶片功能期和避免倒伏。尤其是灌浆期长的杂交稻组合更应注意灌好灌浆水。可实行湿润灌溉,保持土壤干干湿湿的水份状态。麦(油)茬水稻旱种生育期间,尤其是分蘖后期正值雨季,要把灌水与利用雨水结合起来。雨水多,少灌或不灌;雨水少或降雨不足,又正值分蘖、孕穗、抽穗、灌浆等关键生育阶段,一定要灌。1次降雨35~50毫米,等于灌了1次水。
5.公道施肥,防早衰水稻旱种时,由于田间处于非淹水状态,一般来说,肥料确当季利用率比淹水种稻低,肥效来得慢,尤其是水稻生育后期容易脱肥早衰。因此,在施肥上要注意增施有机肥和氮素肥料,以前期重施为主,中后期看苗及时补肥和叶面迫肥。特别是进入孕穗期,要根据水稻田间长势长相,酌情补施少许速效氮肥,一般每公顷30~45千克尿素,结合灌水施用,"以水带肥”,或每公顷4.5~7.5公斤尿素加2.25~3公斤磷酸二氢钾,对水750~1050升喷施。
另外,北方地区土壤大多缺锌,特别是水稻旱种连作的地块缺锌更加明显,要酌情施用锌肥。旱种水稻缺锌时,表现症状为苗期叶片发红,稻苗矮缩,发育缓慢,严重的不能抽穗,若能及时施用锌肥,稻苗能很快恢复生长。施用方法是:每公顷施硫酸锌11.25~15公斤,随有机土杂肥或种肥一同施入,或配制浓度为0.1%~0.2%的硫酸锌溶液浸种24小时。
6.防治病虫害水稻旱种的病虫种类与移栽水稻基本相同,但由于旱种改变了田间的生态环境,使病虫的产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又具有其特殊性。旱种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、恶苗病、稻瘟病、胡麻叶斑病、纹枯病、赤枯病等,主要害虫有蝼蛄、蛴螬、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和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等。旱种由于不建立水层,不能借助于水层来防治。对立枯病、稻瘟病、纹枯病等各种病害,在选用抗病品种,进行种子消毒,公道使用氮肥的基础上,应及时采取相适应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。赤枯病等生理性病害,要在培养地力,保持土壤中氮、磷、钾及微量元素正常比例的基础上,适当施用锌肥,不过量施用磷肥,保持土壤中正常锌磷比,同时在病发早期叶面喷施锌肥。
防治地下害虫,主要是播种前用药剂拌种和苗期使用毒饵。药剂拌种可用50%氯丹乳剂100毫升,对水0.5~1升,拌种50千克;三九逐一乳剂100毫升,对水0.5~1升,拌种50公斤。毒饵每公顷可用90%晶体敌百虫1.5~2.25公斤,先用热水22.5~30升溶化后,拌炒过的麦麸或米糠,在晴天傍晚无风时撒施。
上一篇:骨裂的症状 骨裂患者吃甚么好
下一篇:彩色零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