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:维生素B12缺少容易被误诊
题:维生素B12缺少容易被误诊
临床上1说到维生素B12缺少,人们就会联想到巨幼细胞贫血,而很少把站立不稳、抑郁、老年痴呆、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与它联系起来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刘安平教授指出,维生素B12缺少的发生率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。有统计显示,在发达国家社区老年人维生素B12缺少的得病率为12%,住院老人得病率则高达30%~40%。这类病人初期常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神经精神病学的异常,常常会被忽视或误诊。他提示,凡临床上遇诊断不明的神经精神症状,且有胃酸缺少症(萎缩性胃炎等)、胃肠手术史、长时间运用抑制DNA合成的药物(如抗肿瘤药物和部分免疫抑制剂)或制酸剂等药物、酗酒或素食者,尤其是老年人,均应及时到医院检测外周血象和血清中维生素B12的浓度,以排除维生素B12缺少的可能自体干细胞注射有危险吗。
文/记者翁淑贤通讯员陈鹏、方宁、张秋霞
医学指点/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刘安平教授
(案例)老伯站不稳,竟是维生素B12缺少惹的祸
65岁的张伯(化名)最近走起路来,常有踩在棉花上轻飘飘的奇怪感觉,且尤以夜间为甚。有时起夜,总是自觉步态盘跚,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。白天出门乘公共汽车时,汽车1变速或转向,他的身子就不听使唤地东倒西歪,难以保持平衡。但除此之外,他能吃能睡,仿佛没什么毛病。稍有些医学常识的他,怀疑自己这类症状是“共济失调”引发的,在地方医院检查,医生怀疑他的症状可能与小脑的病变有关。他自己也吓了一跳,因此马上到医院做详细检查。CT结果出来后,医生排除张伯脑部的器质性病变,倒是查出血液中B12的含量比常人少了1/3左右,确诊为维生素B12缺乏。
“这不就是说我患上贫血症了吗?”张伯问道。
“临床上1说到维生素B12缺少,人们就会联想到巨幼细胞贫血,而很少把站立不稳、抑郁、老年痴呆、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与它联系起来,因此常常易被漏诊或误诊。”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刘安平教授解释说,虽然维生素B12缺少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巨幼细胞性贫血,但是也可引发各种不同的神经精神病学的异常。而且,神经精神学症状可以在贫血等“经典症状”之前出现。他指出,其实维生素B12缺少不但可致共济失调,其引发的神经精神病变亦十分多样化,但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脑部疾病而至。据他介绍,因维生素B12缺少引发的神经精神病变几近涉及到所有的神经系统,大体可分为以下3类:
中枢神经系统病变:如痴呆、帕金森综合征及脑血管病等;精神症状如抑郁、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如躁狂等;
脊髓病变:如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、共济失调及痉挛步态;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感觉性多神经病、感觉运动性多神经病;
自主神经症状:如排尿、排便障碍、多汗、手震等。
(提示)中老年人应警惕维生素B12缺乏
据刘安平医生介绍,维生素B12缺少的发生率一般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。据统计,在发达国家社区老年人维生素B12缺少的得病率为12%,住院老人得病率则高达30%~40%。但是,由于维生素B12缺少在初期常因症状轻微,常常会被忽视。
甚么缘由引会起维生素B12缺少呢?刘安平分析说,维生素B12缺少的常见缘由有胃、肠道疾病、偏食、挑食(包括一部分素食者)、长时间嗜酒等――
胃、肠道疾病引发的维生素B12缺少:有数据显示,10%~30%的老年人对维生素B12吸收不良,这类老年人很多是由于胃、肠道功能老化,影响了维生素B12的吸收。另外视网膜色素变性需要调理多久会恢复正常,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腹泻患者、肠炎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,他们的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功能也较差。
偏食挑食引起的维生素B12缺少:维生素B12在一些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中广泛存在,但植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B12大多缺少活性,因此一些长时间素食或比较偏食挑食的人也会出现维生素B12的缺少症,建议平常饮食要均衡。
长时间嗜酒引发的维生素B12缺少:许多贪杯的人常常痛饮后疏于进食,每每一餐下来满肚子酒水,但饭菜却吃不了多少。时间长了,就会因吃得少,而出现维生素B12的缺少。
刘安平提示说,凡临床上遇诊断不明的神经精神症状,且有胃酸缺少症(萎缩性胃炎等)、胃肠手术史、长时间应用抑制DNA合成的药物(如抗肿瘤药物和部份免疫抑制剂)或制酸剂等药物、酗酒或素食者,尤其是老年人,均应及时到医院检测外周血象和血清中维生素B12的浓度,以排除维生素B12缺少的可能。
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正常范围为74.0-518.0pmol/L(200-900ng/ml),低于58.2pmol/L(100pg/ml)即为维生素B12缺少。当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间于58.2-74.0pmol/L(100-200pg/ml)时,可能出现DNA合成异常或神经功能紊乱。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在以下患者易出现毛病:正常孕妇、服用避孕药物、多发性骨髓瘤、转钴胺蛋白Ⅰ缺点、血清中存在其他的同位素。当伴随叶酸缺少或服用维生素C,时可使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着落。
()煲煮高含维生素B12的食品讲求火候和时间
刘安平指出,维生素B12是保持健康神经细胞和血红细胞的重要元素。我国对维生素B12的建议摄取量为每天2-5微克。正常人平常只要膳食均衡,都能从食品中摄取到充足的维生素B12。但有资料显示,维生素B12在100℃加热30分钟或120℃加热15分钟的情况下,就会分解;酸性或碱性环境、阳光的照耀、大量维生素C等因素,也会使其功效下落。所以在煲煮动物内脏、鱼类、蛋类和菠菜、芥菜、橄榄菜、胡萝卜等这类富含维生素B12的食品时,须特别注意掌握好火候、控制好时间,不宜过度煲煮。
而对一些因宗教信仰或个人偏好,以素食为主,同时不食用蛋和奶制品的人群,还有常常需要饮酒应酬者,和因胃肠疾病等缘由对维生素B12吸收有困难的人群,建议应常常监测外周血象和血清维生素B12浓度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,通过口服或肠外途径补充维生素B12。在治疗上,既可通过口服,亦可通过肌内注射维生素B121000µg(微克),逐日1次,延续1~2周后,改成1000µg,每周1次肌注。1月后改成每个月注射1次,直至正常。恶性贫血、消化道手术和老年病人,则应毕生保持治疗。另外干细胞可以分为,少许(1%)的维生素B12也能在小肠通过被动弥散,进入血液循环,故口服足够剂量(逐日1000~2000µg)的维生素B12,理应能到达补充维生素B12的目的。所以,口服维生素B12,理论上也是可行的,但终究不如肌肉注射的效果好。
维生素B12:维生素B12又名钴胺,由钴啉环、钴原子和一个核苷酸组成,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,在常态下呈深红色,故被称为“红色维生素”。它是人体红血球生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,也是保持人体神经细胞健康的重要元素之一,如果长时间摄取不足,可导致恶性贫血或出现多种神经精神病学异常。